|
句 / 作者:劉商 |
郵筒不解獻茱萸。
(《容齋隨筆》)。
趙侯首帶鹿耳巾,規模出自陶弘景。
(《鹿耳巾歌》。
《海錄碎事》)。
|
|
句解釋: 詩詞:《句》
郵筒不解獻茱萸,
趙侯首帶鹿耳巾。
中文譯文:
郵筒不明白為何獻上茱萸,
趙侯首次佩戴鹿耳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由兩句構成,每句都獨立表達了一個意象。
第一句描述了一個情景,詩人提到"郵筒",這是一個唐代特有的郵遞工具,而它卻不明白為何要獻上"茱萸"。"茱萸"是一種常用的祭祀植物,有著濃烈的香氣,常在重要的節日或場合用來祭祀祖先或拜神。郵筒作為一個物件,它并不具備感知與理解,所以它不明白送來的"茱萸"是為了什么目的。這里通過"郵筒"的形象,抒發了人類行為與物件的差異,強調了人類的智慧和情感。
第二句描述了趙侯首次佩戴鹿耳巾的場景。"趙侯"指的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趙彥端,他是一個文風獨特的詩人。"鹿耳巾"是一種以鹿角為裝飾的頭巾,它在唐代被視為一種奢侈品,象征著高貴和獨特的品味。這句詩通過描寫趙侯首次佩戴鹿耳巾的情景,表達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獨特與出眾,將他的規模與陶弘景相提并論。陶弘景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學造詣和影響力在當時非常大,因此將趙侯與陶弘景相提并論,顯示了趙侯在文學領域的重要地位。
整首詩詞通過兩個獨立的意象,展現出了作者對人與物件、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聯系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趙侯佩戴鹿耳巾的描寫,表達了對趙侯在文學創作上的贊美和仰慕。這首詩詞短小精煉,意境深遠,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