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薊北門行(一本作出自薊北門行) / 作者:曹鄴 |
長河凍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盡,敢憚將軍遇。
古來死未歇,白骨礙官路。
豈無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親戚牽衣泣,悲號自相顧。
死者雖無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無手足,得見齒發暮。
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
|
|
薊北門行(一本作出自薊北門行)解釋: 薊北門行(一本作出自薊北門行)
長河凍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盡,敢憚將軍遇。
古來死未歇,白骨礙官路。
豈無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親戚牽衣泣,悲號自相顧。
死者雖無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無手足,得見齒發暮。
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
中文譯文:
長河凍得如同石頭,征人在夜晚守衛城門。
只是擔心筋力衰竭,敢不敢遇到將軍。
古來的死者未曾休息,他們的白骨堵塞官道。
為何沒有一點功績,可以讓他們的墳墓高聳。
親戚們扯住衣服哭泣,悲慘地互相呼喊。
死者雖然無言,活著的人也可以思悟。
與其沒有手腳,能夠看見牙齒和發際線。
這樣才知道七尺的軀體,其實是快速死去的準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冬夜守夜的征人為主題,表達了對身處戰亂的將士的同情和思考。詩中的長河凍結成冰石,寒冷的環境與緊張的軍情切合,也凸顯了征人們的艱辛和危險。作者表達了對征人們擔心筋力衰竭的擔憂,他們是否敢面對將軍,是死是生都無法確定。向往功績彰顯的古人遺骨堵塞官道,死者的默然和活者的醒悟在這種情境下更加顯得珍貴。
詩的末句“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表達了對生死和存在的深思,與其活得茍且無用,死亡也并非壞事。雖然沒有了手腳,但能夠見到牙齒和發際線,對于這些即將迎來死亡的人來說,速死反而具有優勢。這種思考方式頗具壓抑和悲涼的色彩,反觀生者對死者的思考,則顯得更為深刻。整體上,這首詩揭示了生死之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對死亡的一種思考和寬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