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楊柳 / 作者:楊炯 |
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
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
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
|
折楊柳解釋: 折楊柳:
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
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
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中文譯文:
折斷楊柳枝,遠離邊境的旅人再也不回來。
秋天的容顏枯萎,別離的淚水損耗了紅顏。
遙望斷續的流星,心神飛馳向明亮的月門。
倉皇之間,楊柳枝自可供攀折,人們不知其所在。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境地帶的離別情景,表達了離別帶來的傷感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寫楊柳的狀態和自身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遠離故土的士兵和遠行者的關切和思念。
詩的開篇“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描述了邊境地區的遙遠和艱險,征人出征后再也沒有歸來,暗示了戰爭帶來的離散和分別。接著,詩人描繪了秋天楊柳的凋零,將凋翠羽與別淚相互映襯,通過自然景觀展示了人事離愁的深重。
詩的后兩句“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通過使用夜空中的流星和明月引出了人們思念的對象(征人或遠行者),同時也映照出詩人內心的憂思。藁砧指的是古代傳遞消息的木牌,詩中的藁砧不知所蹤,表達了詩人對征人行蹤不明的焦慮和擔憂。楊柳自堪攀則表達了無論何時何地,楊柳枝都為思念之人所留意、可供寄托的情感象征。
整首詩通過描繪邊境地區的辛酸離別和壯志未酬,展示了詩人深沉的思鄉之情和對遠行者的關懷之情,使人產生共鳴。詩人運用簡潔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表達了悲愁的主題,將人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將離別之情與自身的心緒相融合,打動了讀者的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