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 / 作者:楊炯 |
凈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無人本無我,非后亦非前。
簫鼓旁喧地,龍蛇直映天。
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書鎮秦王餉,經文宋國傳。
聲華周百億,風烈被三千。
蕪沒青園寺,荒涼紫陌田。
德音殊未遠,拱木已生煙。
|
|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凈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無人本無我,非后亦非前。
簫鼓旁喧地,龍蛇直映天。
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書鎮秦王餉,經文宋國傳。
聲華周百億,風烈被三千。
蕪沒青園寺,荒涼紫陌田。
德音殊未遠,拱木已生煙。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是唐代楊炯所作的一首詩,詩意深遠而富有哲理。
詩中描述了“凈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意為修行初步經歷了苦行的日子,人生也經歷了繁華和衰落的歲月。接著提到“無人本無我,非后亦非前”,表達了個人生命的渺小和無常,人不應該主觀地認為自己獨特或者處于特殊的位置。
詩中通過描繪簫鼓聲喧、龍蛇直映天、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等形象的詞句,表達了佛法的威嚴和力量。“書鎮秦王餉,經文宋國傳”則暗示了佛教文化的傳承和影響力。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佛法的聲華和廣度,聲華達到了“周百億”的規模,風烈飄揚至“三千”的程度,強調了佛法的輻射和影響力。
詩的下半部分則描繪了塵世間寺廟和田地的荒涼景象,呈現了人世的無常和渺小。最后一句“德音殊未遠,拱木已生煙”,表達了佛教的教化和發揚的精神仍然存在,即使形式已有變遷和消逝。
整首詩意深沉,通過描繪具象的形象和場景,反映了人世間的虛幻和無常,與佛教的教化思想相呼應,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佛法的虔誠。同時,描繪了佛法的廣博和弘揚的力量,顯示了佛教文化的莊嚴和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