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五無奈何(詩一首見本集,題止山中二字) / 作者:李涉 |
無奈落葉何,紛紛滿衰草。
疾來無氣力,擁戶不能掃。
欲訪云外人,都迷上山道。
無奈澗水何,喧喧夜鳴石。
疏林透斜月,散亂金光滴。
欲訪澗底人,路窮潭水碧。
無奈阿鼎何,嬌啼索梨栗。
柴門正風雨,千向千回出。
欲識老病心,賴渠將過日。
無奈梅花何,滿巖光似雪。
春風總未至,獨自驚時節。
欲見惆悵心,又看花上月。
|
|
山中五無奈何(詩一首見本集,題止山中二字)解釋: 山中五無奈何(詩一首見本集,題止山中二字)
無奈落葉何,紛紛滿衰草。
疾來無氣力,擁戶不能掃。
欲訪云外人,都迷上山道。
無奈澗水何,喧喧夜鳴石。
疏林透斜月,散亂金光滴。
欲訪澗底人,路窮潭水碧。
無奈阿鼎何,嬌啼索梨栗。
柴門正風雨,千向千回出。
欲識老病心,賴渠將過日。
無奈梅花何,滿巖光似雪。
春風總未至,獨自驚時節。
欲見惆悵心,又看花上月。
譯文:
山中五種無奈何,
無奈秋葉紛紛落滿草。
病蟲侵襲,力竭不堪,擁憋著屋不得掃。
想要去拜訪山外的友人,卻迷失在山道中。
無奈山澗中的水響亮,夜晚有石頭鳴叫聲。
稀疏的林木透著斜斜的月光,金色的光芒分散地滴落。
希望能夠拜訪山澗底的人,但路已經到了盡頭,潭水清澈碧綠。
無奈阿鼎竟是一只嬌啼索梨和栗的鳥。
柴門正遭受狂風暴雨,千次打開千次關閉。
想要了解老病之心,只能依靠他來渡過日子。
無奈梅花怎么了,巖石上光彩如雪。
春風總是遲遲不至,在這個時節讓我感到驚訝和寂寞。
想要見到那傷感的心情,又只能看著花兒上的月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涉在山中所遇到的五種無奈。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詩人內心的感受,詩人抒發了對生活的無奈和困頓。
首先,詩人感嘆秋葉紛紛落滿草地,意味著時節的更迭和衰老。他因為病痛以及蟲害的侵襲,無力掃除家中的積塵。這體現了詩人身體的衰弱和無助,同時也暗喻了人生無常和無法掌控的現實。
其次,詩人想要去拜訪山外的朋友,卻迷失在山道中,無法找到正確的去處。這種困惑和迷茫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內心的迷失和困頓。
詩中還描繪了山中澗水的喧鬧聲和夜晚石頭的鳴叫聲,以及透過稀疏的樹林可以看見斜斜的月光和金色的光芒。這些景物的描繪帶給人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困頓。
在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一只鳥名為阿鼎,發出嬌啼的聲音,這象征著其中一個無奈。詩人的柴門正在遭受狂風暴雨,不斷地打開和關閉,這暗示了詩人生活的困擾和不安。
詩人欲識老病之心,寄希望于能夠依靠某人度過日子。然而,他又提到了無奈的梅花,它的光景如雪般美麗,但春風遲遲未至,使詩人驚訝和寂寞。詩人想要見到那傷感的心情,于是只能寄望于花兒上的月光。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山中的景物描繪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無奈和困擾。它展示了詩人內心的迷茫和不安,同時也反映了生命的無常和無法控制的現實。這首詩流露出一種深沉的哲理思考和對自然、人生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