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湖州妓宋態(tài)宜二首 / 作者:李涉 |
曾識云仙至小時,芙蓉頭上綰青絲。
當時驚覺高唐夢,唯有如今宋玉知。
陵陽夜會使君筵,解語花枝出眼前。
一從明月西沉海,不見嫦娥二十年。
|
|
遇湖州妓宋態(tài)宜二首解釋: 《遇湖州妓宋態(tài)宜二首》是唐代李涉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曾經見過云仙在小時候,她頭上盤著青絲芙蓉。當時我驚嘆于高唐的夢,只有現在宋玉才明白。在陵陽的夜晚會見使君,她解語的花枝出現在眼前。自從明月西沉入海后,已經二十年不見嫦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李涉在湖州遇到一位名叫宋態(tài)宜的妓女的經歷。詩人在小時候曾見過一個貌美的女子,她如仙子般盤繞著頭上的青絲芙蓉,令人驚嘆。而現在,只有宋玉這位文人才能理解這種美麗的境界。在夜晚的宴會上,詩人與使君相會,宋態(tài)宜以她獨特的姿態(tài)和風采吸引了詩人的目光。然而,自從明月沉入海中,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詩人再也沒有見到過傳說中的嫦娥。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描寫青絲芙蓉和使君宴會上的花枝解語,展現了女子的婉約之美和她引人注目的姿態(tài)。同時,詩人也通過提及高唐夢和嫦娥等傳說中的形象,增添了詩詞的文化內涵。
詩詞中的嫦娥形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代表著美麗、神秘和遙遠的追求。詩人通過對嫦娥的提及,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無法重現的美好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對美的追求和對時光的感慨為主題,通過對青絲芙蓉和花枝解語等形象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優(yōu)雅、婉約的氛圍。同時,詩人以對嫦娥的思念暗示了人生短暫、時光易逝的哲理,使整首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對美的追求和對時光的感慨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對青絲芙蓉和使君宴會上的女子的贊美,同時通過嫦娥的形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美好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