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嶧山碑 / 作者:張繼 |
六國平來四海家,相君當代擅才華。
誰知頌德山頭石,卻與他人戒后車。
|
|
讀嶧山碑解釋: 《讀嶧山碑》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張繼。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平凡的石碑,但它卻蘊含了深刻的詩意。
詩中提到了六國歸于統一的和平時期,描述了誰能夠輔佐當今的君主,并且擅長各種才華。然而,這個頌德的石頭碑對于普通人來說卻被忽視了,并且被人們當作警示用途的標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六國歷史平定為一,國家安定太平。能夠輔佐當今君主,并且擅長各種才華。誰能夠理解這塊頌德的山頭石,卻被人們當作警示用途的標志。
這首詩詞的詩意在于展示了一塊平凡的石碑的價值。石碑作為文化的載體,蘊含著六國統一的歷史,激勵人們追求才華,并且在君主治理下維護國家的和平。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石碑卻被人們忽視,只被當作道德的警示。這反映了人們對歷史和價值的片面認識。
通過這首詩詞,作者提醒人們要認識并珍惜歷史的價值,尊重和頌揚那些載體著歷史文化和美好價值的物品。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平凡事物的關注和關懷的態度。整首詩詞簡潔明了,用詞質樸而富有表現力,形象地描述了石碑的特點和人們對待它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