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詩(一作塞路初晴) / 作者:雍陶 |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漢將旌旗在北門。
行子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
|
晴詩(一作塞路初晴)解釋: 《晴詩(一作塞路初晴)》是唐代詩人雍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晚虹斜日塞天昏,
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
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
漢將旌旗在北門。
行子喜聞無戰伐,
閑看游騎獵秋原。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幅初晴的景象。晚霞映照斜陽,天色漸漸昏暗,半個山川都被雨水的痕跡覆蓋。新降的雨水在青草小路上形成漣漪,殘留的煙霧還圍繞在綠楊村旁。在南方,胡人的羊馬已經停止了放牧,而漢將的旌旗則在北門飄揚。行旅者欣喜地聽到沒有戰爭和征伐的消息,閑暇時可以欣賞游騎獵人在秋原上的嬉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初晴的景象,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展示了大自然的變幻和人事的寂靜。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將晚霞、山川、雨水、煙霧、羊馬、旌旗等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瑰麗而富有詩意的畫面。
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凸顯了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對比。胡人的羊馬停止了南方的放牧,而漢將的旌旗則在北門飄揚,這種對比暗示了邊塞地區的歷史與現實。詩中的"行子"指的是行旅者,他們欣喜地聽到沒有戰爭和征伐的消息,可以在安寧的環境中欣賞秋原上獵人的游騎。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畫面感,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精確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人類活動的對比,同時流露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