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規思 / 作者:陳陶 |
春山杜鵑來幾日,夜啼南家復北家。
野人聽此坐惆悵,恐畏踏落東園花。
|
|
子規思解釋: 《子規思》是唐代陳陶的一首名篇,描寫了春天山中杜鵑的啼聲所引發的思緒。
詩中描繪了春天的山中景色,杜鵑的叫聲,以及杜鵑叫聲所引發的恐懼和憂傷。
詩中的“子規”指的就是杜鵑,杜鵑是春天山中常見的鳥類,也有“子規”的別稱。詩人提到了杜鵑來的幾天,夜晚它的啼聲隨風傳播到南家和北家。這里可以想象到一個山野之間,杜鵑在空曠的山中啼叫,聲音在夜晚傳得很遠,觸動了山野之間的人們的心靈。
隨著夜晚的深入,杜鵑的啼聲讓野人坐在那兒感到困惑和憂傷,他們擔心自己可能誤踏了東園的花朵。這里表達了野人對于山中花朵的關懷和擔心,也暗示了他們對于自然的熱愛和敬畏。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春天山中的杜鵑叫聲的感慨和思索,凸顯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秘,以及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思索。通過詩中的杜鵑的啼聲,傳遞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溫暖的情感,讓讀者在靜謐的夜晚中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帶來心靈的觸動和回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