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鏡篇 / 作者:陳陶 |
紫皇玉鏡蟾蜍字,墮地千年光不死。
發匣身沈古井寒,懸臺日照愁成水。
海戶山窗幾梳綰,菱花開落何人見。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
下國青銅旋磨滅,回鸞萬影成枯骨。
會待搏風雨泬寥,長恐莓苔蝕明月。
|
|
古鏡篇解釋: 《古鏡篇》是唐代詩人陳陶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紫皇玉鏡蟾蜍字,
墮地千年光不死。
發匣身沈古井寒,
懸臺日照愁成水。
海戶山窗幾梳綰,
菱花開落何人見。
野老曾耕太白星,
神狐夜哭秋天片。
下國青銅旋磨滅,
回鸞萬影成枯骨。
會待搏風雨泬寥,
長恐莓苔蝕明月。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古鏡的形象,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古鏡為中心,通過描繪它的形態和經歷,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荏苒。詩詞開頭提到了紫皇玉鏡,鏡上刻有蟾蜍字,象征著古代的神話傳說和神秘的氛圍。紫皇玉鏡已經墮落在地上千年,卻依然散發著光芒,展示了它的不朽和生命力。
詩人接著描述了古鏡被遺忘的情境。鏡子被放在冷淡的古井中,發匣沉入井底,寒氣襲人。懸臺上的陽光映照著古鏡,形成了愁苦的水影,暗示著歲月的滄桑和人事的悲歡。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古鏡所見所聞。海上的漁戶、山中的窗戶,幾度打扮和修飾過,但沒有人真正領略到鏡子中的景象。菱花開放和凋謝,只有古鏡見證了這一切。詩中還提到了野老曾經在夜晚種植著太白星,神狐在秋天的夜晚哭泣,這些隱喻著歲月的變遷和人事的無常。
最后兩句表達了古鏡的荒涼和無用。下國的青銅鏡已經磨滅,回鸞的影子也變成了枯骨。詩人預感到它將面臨風雨的洗禮,擔心莓苔的侵蝕會使明月的光芒黯淡。
整首詩詞通過對古鏡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變遷。古鏡作為一個象征,展示了它的堅韌和不朽,同時也映照出人事的滄桑和無常。通過這種對鏡子的描繪,詩人喚起讀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思考,傳達出一種深沉而悲涼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