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竇拾遺叔向其弟竇舒也) / 作者:李嘉祐 |
自嘆未沾黃紙詔,那堪遠送赤墀人。
老為僑客偏相戀,素是詩家倍益親。
妻兒共載無羈思,鴛鷺同行不負身。
憑爾將書通令弟,唯論華發愧頭巾。
|
|
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竇拾遺叔向其弟竇舒也)解釋: 《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竇拾遺叔向其弟竇舒也)》中文譯文:
自嘆未沾黃紙詔,
那堪遠送赤墀人。
老為僑客偏相戀,
素是詩家倍益親。
妻兒共載無羈思,
鴛鷺同行不負身。
憑爾將書通令弟,
唯論華發愧頭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嘉祐為了送竇拾遺叔向他的弟弟竇舒赴朝而寫的。詩人表示自己沒有能夠受到皇帝的黃紙詔命,不能有機會到朝堂工作,而現在只能遠遠地送別出使紅墻的人。詩人用"赤墀人"來表達對竇拾遺叔的敬意。詩人自稱是僑客,因為他長期居住在外地,但對竇拾遺叔這樣的詩人卻情感特殊,更讓他倍加親切。詩人感嘆自己的家人和竇拾遺叔一起出行,沒有拘束的思念之情,就如同鴛鷺一般相伴而行,毫不辜負他們的身份和身份。詩人托付竇拾遺叔將信函送給他的弟弟,弟弟頭上的華發令詩人愧不敢見。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竇拾遺叔的深厚情誼,并表達了自己的羨慕和不平。竇拾遺叔作為一位權臣,得到了黃紙詔命,能夠參與朝堂事務,而詩人只能遠遠地送走他,不能親身參與。而詩人對竇拾遺叔的贊美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也都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出來。整體上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友情和家庭的向往和珍視,同時也映射出了他對權力和地位的向往和不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