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枉劉七侍御新詩,因以酬答 / 作者:李嘉祐 |
子規夜夜啼櫧葉,遠道逢春半是愁。
芳草伴人還易老,落花隨水亦東流。
山臨睥睨恒多雨,地接瀟湘畏及秋。
唯羨君為周柱史,手持黃紙到滄洲。
|
|
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枉劉七侍御新詩,因以酬答解釋: 《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枉劉七侍御新詩,因以酬答》是唐代李嘉祐創作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在宜陽郡齋的愁苦心情,以及對劉七侍御新詩的贊賞和回應。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暮春時節,我在宜陽郡的齋室中愁坐,忽然得到了劉七侍御的新詩,我以此作為回答。
詩詞的詩意是詩人在暮春時節,身處宜陽郡的齋室中,感到愁苦。子規夜夜啼櫧葉,象征著孤寂和無助的心情。遠道逢春半是愁,表示遠離家鄉,雖然遇到了春天,但心中仍然充滿了憂愁。芳草伴人還易老,落花隨水亦東流,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山臨睥睨恒多雨,地接瀟湘畏及秋,描繪了宜陽郡的自然環境,山上常常下雨,地接瀟湘,擔心秋天的到來。最后,詩人羨慕劉七侍御能夠擔任周柱史的職位,手持黃紙到滄洲,表示對劉七侍御的新詩的贊賞和回應。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在宜陽郡齋中的愁苦心情,以及對劉七侍御新詩的贊賞和回應。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