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 / 作者:李嘉祐 |
處處空籬落,江村不忍看。
無人花色慘,多雨鳥聲寒。
黃霸初臨郡,陶潛未罷官。
乘春務征伐,誰肯問凋殘。
|
|
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解釋: 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
處處空籬落,江村不忍看。
無人花色慘,多雨鳥聲寒。
黃霸初臨郡,陶潛未罷官。
乘春務征伐,誰肯問凋殘。
譯文:
我自常州回到江陰的途中作
到處都是空荒的籬落,江村的景象令人無法忍受。
沒有人關心花草的顏色憔悴,多雨天的鳥鳴令人感到寒冷。
黃霸剛剛到郡任職,陶潛還沒有離職。
在這個春天,卻忙于征戰之事,誰會關心衰敗和殘破。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李嘉祐自常州還江陰的途中所見所感。詩中所描繪的景象荒涼、寒冷,反映了江村的蕭瑟和凄涼。籬落空荒,花色慘淡,雨天的鳥鳴更加顯得冷酷和凄涼。詩中還提到了黃霸初任郡守和陶潛還未離職,暗示著時局動蕩和官僚體制的困境。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征戰之事的不滿,他認為在這個春天,人們應該關注的是頹廢和殘破的現狀,而不是忙于戰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江村凄涼景象的反思和不滿。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通過對比和對比,把握了秋天的蕭瑟和凄涼的氣氛。他對黃霸的到來和陶潛的離職,以及征戰之事的忙碌和內心的困擾,表達了自己對戰爭和權力的追求的反思和意識。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深刻描寫和雅致的形象化描繪,表達了對軍事行動和官僚機構的反思和不滿。這首詩的意境簡潔明快,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律感,給人以深邃的思考和強烈的心靈觸動。它不僅是對時代困境的批判,還是對自我內心世界的呈現,展現了李嘉祐獨特的視角和感受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