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樂府十二首·欸乃曲 / 作者:元結 |
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豈敢道,空羨江月明。
昔聞扣斷舟,引釣歌此聲。
始歌悲風起,歌竟愁云生。
遺曲今何在,逸為漁父行。
|
|
系樂府十二首·欸乃曲解釋: 《系樂府十二首·欸乃曲》是唐代詩人元結所作,表達了詩人對湘江的思念之情。
詩中以“欸乃”為開頭,這是一種表示哀怨的聲音,詩人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傷之情。詩人說誰能聽到欸乃的聲音,欸乃是感人情的。這里的欸乃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深處的悲傷之聲,他感嘆自己的悲憤之情無法被他人所理解。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湘江的情感。他說自己不恨湘江的波浪深,也不怨湘江的水清。這里的湘江可以理解為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他并不因為湘江的阻隔而怨恨它,反而對湘江充滿了深深的眷戀之情。
詩人接著說,他所嗟嘆的事情是不敢說出口的,只能空羨江月的明亮。這里的江月可以理解為詩人心中的美好回憶,他羨慕江月的明亮,表達了他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一段關于扣斷舟和引釣歌的故事。扣斷舟是指在舟中打破琴弦,引釣歌是指在釣魚時唱歌。詩人說當初他唱的是悲風起的歌聲,但最終卻引發了愁云的生起。這里的悲風和愁云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痛苦,他的歌聲雖然起初是悲傷的,但最終卻帶來了更多的憂愁。
最后,詩人說他的遺曲現在在哪里,已經逸為漁父所演奏。這里的遺曲可以理解為詩人的詩作,他的詩作已經被遺忘,只能被漁父所演奏。這里的漁父可以理解為平凡的人,詩人將自己的詩作比喻為漁父的行為,表達了他對自己詩作命運的無奈和悲傷。
整首詩以欸乃的聲音開頭,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哀怨之情。通過對湘江的描寫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人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最后,詩人以漁父演奏遺曲來比喻自己的詩作命運,表達了對自己詩作被遺忘的無奈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思鄉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