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樂府十二首·古遺嘆 / 作者:元結(jié) |
古昔有遺嘆,所嘆何所為。
有國遺賢臣,萬事為冤悲。
所遺非遺望,所遺非可遺。
所遺非遺用,所遺在遺之。
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心非膏濡類,安得無不遺。
|
|
系樂府十二首·古遺嘆解釋: 《系樂府十二首·古遺嘆》是唐代文學(xué)家元結(ji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對古老時代的向往和對當下社會不公的悲憤之情。
古昔有遺嘆,所嘆何所為。
有國遺賢臣,萬事為冤悲。
所遺非遺望,所遺非可遺。
所遺非遺用,所遺在遺之。
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心非膏濡類,安得無不遺。
這首詩詞以一種抒懷的語調(diào)講述了古代的人們所遺憾和感嘆的事情,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的不滿和對當下冷漠、不公的悲憤。詩中描述了古時國家的賢臣們被埋沒、辛勞付出卻得不到應(yīng)有的回報,為此感到痛苦和悲傷。詩句“所遺非遺望,所遺非可遺”意味著雖然發(fā)生了遺憾,但并非僅僅是對未來希冀的遺憾,而是對于不公義和無奈現(xiàn)實的嘆息。作者進一步指出,這種遺憾不僅僅是簡單的過去時態(tài),而是持續(xù)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一直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心中充滿了對于不公義現(xiàn)象的不滿和悲傷。
最后兩句“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心非膏濡類,安得無不遺。”是作者在呼喚自己的心聲。他稱自己為“山海客”,意味著他孤寂地思考人生和社會的問題,但又沒有找到合適的言辭來表達。他心中不是那種沾滿油脂的人,無法得到他期望的遺憾自由。他認為心中的遺憾無法抹去,無法平息,因為現(xiàn)實中太多不公和冷漠的存在。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古代偉人的向往,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于遺憾的思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表達了一種對遺憾的無奈和無法舍棄的情感。這種掙扎和思索的情感能夠引發(fā)讀者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