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瀼溪鄰里 / 作者:元結 |
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
日行幾十里,愛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誰家無泉源。
修竹多夾路,扁舟皆到門。
瀼溪中曲濱,其陽有閑園。
鄰里昔贈我,許之及子孫。
我嘗有匱乏,鄰里能相分。
我嘗有不安,鄰里能相存。
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冤。
終以瀼濱訟,無令天下論。
|
|
與瀼溪鄰里解釋: 《與瀼溪鄰里》是唐代元結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作者及家人因為逆亂而背井離鄉,來到了南方的瀼溪山村,并與當地的鄰里相處融洽的情景。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鄰里之間相互支持、幫助的感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
過去時充滿痛苦的亂世,我帶領著家人來到南方。
日行幾十里,愛君此山村。
每天行走幾十里,我喜愛著這個山村。
峰谷呀回映,誰家無泉源。
青山和山谷相映成趣,誰家也不缺少泉水源泉。
修竹多夾路,扁舟皆到門。
修建了很多竹子的小路,船只都能到達家門口。
瀼溪中曲濱,其陽有閑園。
在瀼溪的彎曲岸邊,我有一個寧靜的園子。
鄰里昔贈我,許之及子孫。
鄰里曾經給予我贈品,承諾會照顧我子孫后代。
我嘗有匱乏,鄰里能相分。
我曾經遇到困難和貧困,鄰里都能懂得分擔。
我嘗有不安,鄰里能相存。
我曾經有過煩惱和焦慮,鄰里都能互相安慰。
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冤。
雖然作為個體身份貧弱又勞累,但并不覺得委屈。
終以瀼濱訟,無令天下論。
最終在瀼濱這片土地上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并沒有引起外界的爭議。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作者與鄰里之間的關系,展示了鄰里親情和互助精神,詩意樸實無華,直接表達了作者對鄰里的感激之情。作者通過描繪山村的自然景色和鄰里之間的互助場景,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鄰里互助精神的贊美。這首詩詞具有濃厚的鄉土情懷,展現了唐代社會中鄰里互助的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