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閑。
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fēng)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
倚橈靜聽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
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
瀧南始到九疑郡,應(yīng)絕高人乘興船。
|
|
欸乃曲解釋: 詩詞《欸乃曲》是唐代元結(ji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作者情不自禁地來到湘江,乘船穿越煙雨籠罩的楓林,最終登上了宛如仙境的九疑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偶存名跡在人間,
順俗與時未安閑。
來謁大官兼問政,
扁舟卻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
滿月和風(fēng)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
守吏相呼問姓名。
千里楓林煙雨深,
無朝無暮有猿吟。
倚橈靜聽曲中意,
好似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東,
浯溪形勝滿湘中。
溪口石顛堪自逸,
誰能相伴作漁翁。
下瀧船似入深淵,
上瀧船似欲升天。
瀧南始到九疑郡,
應(yīng)絕高人乘興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船游覽湘江、楓林和九疑山的經(jīng)歷。詩人來到湖南地區(qū),歡迎社會名士,并詢問政治事務(wù),逐漸接觸到了令人羨慕的場所。他描述了春天湘江的平靜水面,月亮和微風(fēng)一起在夜晚前進。他航行到平陽,城里的守衛(wèi)問他的名字。詩人繼續(xù)航行,穿過了遙遠的楓林,那里煙雨籠罩,聽到猴子的呼喚聲。他靠在船邊靜靜地聽著音樂,感覺它傳遞著令人愉悅的意感。然后,他繼續(xù)向北航行,到達了浯溪,那里是湘江的東邊,形成了令人驚嘆的景色。他在溪口停了下來,發(fā)現(xiàn)石頭很有趣,可以看出漁民的生活。他繼續(xù)下瀧,感覺就像是下了無底深淵,又像是在向天堂飛升。最后,他到達了九疑山所在的九疑郡,那里應(yīng)該有很多的高人乘著船登山。
這首詩通過對湘江、楓林和九疑山等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他描繪了湘江春水平靜的景象,以及夜晚航行時月亮和微風(fēng)相伴的宜人氛圍。他還描繪了煙雨籠罩下的楓林,以及被猴子的呼喚聲所陶醉的境界。詩人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自然景觀給他帶來的愉悅和享受。整首詩情感真摯,描繪細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寫實,傳遞了作者追求自由與閑適的心境。
詩中還點題了詩人寄予于船行的喜愛與向往,對船行的情景有一種強烈的自由向往心和漁翁的自在。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旅途的歷程和心情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自由心境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