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冷池懷古(余別有序刻石) / 作者:李德裕 |
區囿三百里,常聞駟馬來。
旌旗朝甬道,簫鼓燕平臺。
追昔賦文雅,從容游上才。
竹園秋水凈,風苑雪煙開。
牛禍釁將發,羊孫謀始回。
袁絲徒伏劍,長孺欲成灰。
興廢由所感,湮淪斯可哀。
空留故池雁,刷羽尚徘徊。
|
|
清冷池懷古(余別有序刻石)解釋: 《清冷池懷古(余別有序刻石)》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區囿三百里,常聞駟馬來。
旌旗朝甬道,簫鼓燕平臺。
追昔賦文雅,從容游上才。
竹園秋水凈,風苑雪煙開。
牛禍釁將發,羊孫謀始回。
袁絲徒伏劍,長孺欲成灰。
興廢由所感,湮淪斯可哀。
空留故池雁,刷羽尚徘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李德裕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時局的憂慮之情。他描述了一個古老而寧靜的池塘,周圍有廣闊的園林和平臺,常常能聽到馬蹄聲傳來。在過去,這里曾經是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們從容自在地游賞其中。竹園中的秋水清澈,風苑中的雪煙繚繞。然而,現在卻有牛禍和羊孫的紛爭即將爆發,袁絲(指袁紹,東漢末年的軍閥)雖然屈身伏劍,但長孺(指年幼的孩子)卻可能要遭受災難。作者認為國家的興衰是由時局所決定的,這種混亂和衰落令人感到悲哀。現在只有寂寞地留下了一些野雁,它們仍在猶豫著是否離去。
賞析:
《清冷池懷古(余別有序刻石)》通過對古老池塘和園林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繁榮時光的懷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過去和現在形成鮮明對照。過去的時光充滿了文人雅士的風采,而現在卻預示著一場災禍的來臨。詩人對國家的興衰感到憂慮,并認為它取決于時局的變遷。整首詩以寂靜的池塘和留下的野雁作為結尾,暗示著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未來的猶豫。這首詩在情感上寄托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社會動蕩的擔憂,以及對國家興衰的深思熟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