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見呼愧獲方外方之名…奉寄劉賓客 / 作者:李德裕 |
非高柳下逸,自愛竹林閑。
才異居東里,愚因在北山。
徑荒寒未掃,門設晝長關。
不及鴟夷子,悠悠煙水間。
|
|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見呼愧獲方外方之名…奉寄劉賓客解釋: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見呼愧獲方外方之名…奉寄劉賓客》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見呼愧獲方外方之名。
非高柳下逸,自愛竹林閑。
才異居東里,愚因在北山。
徑荒寒未掃,門設晝長關。
不及鴟夷子,悠悠煙水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李德裕對自身境遇和生活態度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洛中指的是洛陽,士君子多以平泉見呼愧獲方外方之名,意味著洛陽的士人們常常以平凡的泉水來自嘲諷自己,而無法獲得方外的名聲和地位。這里的方外指的是隱居山林的仙境,是遠離塵囂和俗世的理想境界。
詩的第二句表達了作者的生活態度,他并不像高逸的柳下愜意,而是自愛竹林的寧靜和閑適。這里的柳下和竹林都是隱居的象征,柳下是指柳宗元的《江雪》中的“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的景象,而竹林則代表了清靜和淡泊。
第三句中,作者自謙地說自己的才華與住在東里的人們不同尋常,但卻因為愚笨而無法達到北山隱士的境地。東里和北山都是表示平凡的地方,東里表示普通人家,北山則是與隱士相對應的地方。
第四句描繪了作者所處的環境,徑荒寒未掃,門設晝長關。徑荒寒未掃表示庭院荒蕪冷清,門常閉著,沒有人來往,顯示了作者的孤獨和冷落。
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鴟夷子的敬佩和自己無法達到的心境。鴟夷子是指古代傳說中的隱士,他們能夠悠閑地生活在煙波浩渺的水鄉之間,與世無爭。這與作者所處的境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示了他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生活和心境,表達了他對隱逸生活和遠離塵囂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自身境遇的自嘲和無奈之情。詩中雖然流露出一絲失落和無奈,但同時也透露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高尚境界的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