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 作者:李德裕 |
聞有三株樹,惟應秘閬風。
珊瑚不生葉,朱草又無叢。
未若凌云柏,常能終歲紅。
晨霞與落日,相照在巖中。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解釋: 詩詞:《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柏》
朝代:唐代
作者:李德裕
聞有三株樹,惟應秘閬風。
珊瑚不生葉,朱草又無叢。
未若凌云柏,常能終歲紅。
晨霞與落日,相照在巖中。
中文譯文:
聽說有三棵樹,必是秘密的閬風。
珊瑚不生葉,朱草也無叢。
不像那凌云的柏樹,常能終年紅。
晨霞和落日,互相照映在山巖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出自唐代文學家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之一,《春暮思平泉雜詠》是一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集。本首《柏》描述了三種樹木,其中柏樹是最引人注目的。
首先,詩人提到了三株樹,稱其為"聞有三株樹",這里的"聞"表示聽說,暗示這是一種傳聞或者傳統的說法。而這三株樹的特點,正是因為它們受到了秘密的閬風的影響,因而有了獨特的特征。
接著,詩人用珊瑚和朱草來形容第一種樹,表達了這種樹木沒有葉子或花叢的特點。珊瑚是海底生長的無葉植物,朱草則指紅色的草木。這兩種形容意味著這種樹木的特點與常規不同,可能是一種奇特的景觀。
然后,詩人提到了凌云柏,稱其"未若凌云柏",意味著這種柏樹還不如凌云柏那樣令人贊嘆。凌云柏是一種高大挺拔的柏樹,象征著堅韌和長壽。這里的"常能終歲紅"表達了它常年保持著紅色的特點,可能與其枝葉的顏色有關,也可能象征著柏樹的生命力。
最后兩句描述了晨霞和落日在山巖中的相互映照。這里的晨霞和落日可以視為自然景色的元素,與前文的樹木形成了對比。晨霞代表清晨的美景,落日則象征黃昏的余暉,它們的相互映照在山巖中,展現出美麗的景色。
整首詩以描繪不同的樹木為主線,通過對比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多樣性和美麗。詩人通過對樹木和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界的觀察,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變化和不同層面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