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海石楠 / 作者:李德裕 |
昔見歷陽山,雞籠已孤秀。
今看海嶠樹,翠蓋何幽茂。
霰雪詎能侵,煙嵐自相揉。
攀條獨臨憩,況值清陰晝。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海石楠解釋: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海石楠》是唐代李德裕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我曾見過歷陽山,山上的雞籠已經孤獨地顯得秀美。
如今我看見了海嶠上的樹,那翠綠的樹冠是何等幽深茂盛。
即便是冰雹雪花又豈能侵襲得了它,煙霧云氣自相糾纏。
我攀登樹枝獨自停留,何況享受這清涼的陰影白天呢。
詩意:
這首詩以春天黃昏之時的思緒為主題,以平泉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內心的感慨。詩人通過對歷陽山和海嶠上樹木的對比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循環。同時,詩人通過攀登樹枝、享受清涼的陰影來表達對自然環境的親近和贊美之情,表現出對寧靜和宜人環境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和抒發情感為主要手法,通過對歷陽山和海嶠上樹木的對比,展現了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景色之美。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詞語,描繪出歷陽山雞籠孤秀、海嶠上樹木翠蓋幽茂的景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間。詩中的霰雪、煙嵐等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黃昏時的靜謐和神秘感。
詩人通過攀登樹枝獨自臨憩的描寫,展示了他對自然環境的親近和對清涼陰影的向往。這種情感表達使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給人以寧靜、舒適和滿足感。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了詩人對平泉景色的獨特感受,同時也表達出對寧靜、和諧環境的向往和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它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循環,表達了對清涼和寧靜的追求,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