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疊石(此石韓給事所遺) / 作者:李德裕 |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狀。
鱗次冠煙霞,蟬聯(lián)疊波浪。
今來碧梧下,迥出秋潭上。
歲晚苔蘚滋,懷賢益惆悵。
|
|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疊石(此石韓給事所遺)解釋: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疊石(此石韓給事所遺)》是唐代李德裕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狀。
鱗次冠煙霞,蟬聯(lián)疊波浪。
今來碧梧下,迥出秋潭上。
歲晚苔蘚滋,懷賢益惆悵。
中文譯文:
清澈的桂水奔流不息,沖刷著奇特的石頭形狀。
層層疊疊,如煙如霞,如波浪般連綿不絕。
如今這塊石頭安放在碧梧樹下,與秋潭相映成趣。
歲月漸晚,苔蘚滋生,使我懷念賢人,愈發(fā)感到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塊石頭的景致,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觸動以及對逝去賢人的思念之情。
詩的前兩句以形容詞和動詞描繪了桂水的聲音和石頭的奇特形態(tài)。潺湲和桂水湍形容了水流的聲音,給人以清新、流動的感覺;漱石多奇狀則揭示了石頭的豐富多樣,可能是指石頭上的紋理、形狀等特點(diǎn)。
接下來的兩句通過比喻,將石頭的層次感和連綿不斷的景色與魚鱗、煙霞、波浪相類比。這種層疊的景象給人以壯麗、變幻的視覺感受,形成了獨(dú)特的自然景觀。
接著,詩人轉(zhuǎn)移了視角,描述了這塊石頭的現(xiàn)狀。它如今被放置在碧梧樹下,與秋潭的景色相得益彰。這里可能暗示了石頭的珍貴和獨(dú)特之處,也展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景物的贊嘆和喜愛。
最后兩句表達(dá)了歲月流逝,石頭上漸漸生長的苔蘚,引發(fā)了作者對逝去賢人的思念和憂愁。歲晚苔蘚滋的描寫,把自然景觀與人事之感結(jié)合,使詩境更加深沉和含蓄。
整首詩通過描繪石頭的景象,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逝去賢人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事之感的結(jié)合,展現(xiàn)了時間的流轉(zhuǎn)和人生的變化,使詩詞充滿了禪意和哲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