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 作者:蘇軾 |
風雨蕭蕭夜晦迷,不須鳴叫強知時。
多才久被天公怪,闕食惟應爨婦知。
杜叟挽衣那及脛,顏翁食粥敢言炊。
詩人情味真嘗遍,試問于君底事虧。
如我自觀猶可厭,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意,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聽秋濤萬鼓音。
|
|
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解釋:
《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風雨交加、夜晦迷茫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感慨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風雨蕭蕭夜晦迷,
不須鳴叫強知時。
多才久被天公怪,
闕食惟應爨婦知。
杜叟挽衣那及脛,
顏翁食粥敢言炊。
詩人情味真嘗遍,
試問于君底事虧。
如我自觀猶可厭,
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
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意,
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
一聽秋濤萬鼓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夜晚的風雨和黑暗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局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詩的開篇,風雨蕭蕭,夜色昏暗,詩人心境感到迷茫,對于時局的變幻無常感到困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不需要鳴叫來顯示自己的強硬立場,因為時機的變化并不取決于個體的努力。
接下來,詩人以杜甫和顏真卿為例,表達了多才多藝的人才長期被上天所嫉妒的感嘆。他們被剝奪了應有的榮譽和地位,而只能過著艱苦的生活。杜甫挽著衣襟,走不到高位,顏真卿只能吃粥而不能享受美食。這里反映了時代的不公和人才的辛酸遭遇。
然后,詩人表示自己對于人情世故的真實體驗已經嘗遍,試問君底事何所虧欠。他對于自身的處境感到厭倦,但非君(指詩中的柳子玉)又有誰會愿意和他相互陪伴、尋求共同的理解呢?
在下一段中,詩人以圖書跌宕和燈火青熒的夜晚場景為背景,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和思考。他感慨自己年老的時光已經消逝,只能依靠書本和深夜的燈火,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早年就懷揣著對天下萬物的關切,微不足道的官職讓他敢于有濟世之心。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南行千里的決心,要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期待著在南方聽到秋濤的聲音,象征著萬民的呼聲,激勵自己奮發圖強。
整首詩詞以夜晚的風雨和黑暗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局的感慨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風雨交加、夜晦迷茫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感慨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風雨蕭蕭夜晦迷,
不須鳴叫強知時。
多才久被天公怪,
闕食惟應爨婦知。
杜叟挽衣那及脛,
顏翁食粥敢言炊。
詩人情味真嘗遍,
試問于君底事虧。
如我自觀猶可厭,
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
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意,
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
一聽秋濤萬鼓音。
這首詩詞以夜晚風雨和黑暗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描述了風雨蕭蕭、夜晦迷茫的景象,詩人感到困惑,表示不需要鳴叫來顯示自己的強硬立場,因為時機的變化并不取決于個人的努力。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寫杜甫和顏真卿來表達對多才多藝的人才長期被上天所嫉妒的感嘆。他們被剝奪了應有的榮譽和地位,只能過著艱苦的生活。杜甫挽著衣襟,沒有達到高位;顏真卿只能吃粥,無法享受美食。這反映了時代的不公和人才的辛酸遭遇。
隨后,詩人表示自己對人情世故的真實體驗已經嘗遍,試問柳子玉,君底事何所虧欠。詩人厭倦了自己的處境,但又問道,如果不是柳子玉,還有誰愿意和他相互陪伴、尋求共同的理解呢?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孤獨思考的情景,他依靠圖書和深夜的燈火來度過,感慨自己年老時光已逝,只能靠這些來安慰自己。早年間已懷揣著對天下萬物的關切,微不足道的官職使他敢于懷有改善時局的心。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南行千里的決心,期待聽到南方秋濤的聲音,象征著萬民的呼聲,激勵自己奮發圖強。
整首詩詞以夜晚的風雨和黑暗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局的感慨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時代的困惑和不滿,同時也表現了自己對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