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起見雪憶山居 / 作者:李德裕 |
忽憶巖中雪,誰人拂薜蘿。
竹梢低未舉,松蓋偃應多。
山溜隨冰落,林麇帶霰過。
不勞聞鶴語,方奏苦寒歌。
|
|
晨起見雪憶山居解釋: 《晨起見雪憶山居》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晨起見雪憶山居
忽憶巖中雪,誰人拂薜蘿。
竹梢低未舉,松蓋偃應多。
山溜隨冰落,林麇帶霰過。
不勞聞鶴語,方奏苦寒歌。
中文譯文:
突然想起山間的雪,不知誰人拂拭著山莓薜蘿。
竹子的梢頭低垂未舉起,松樹的屋頂傾斜得更多。
山間的溪水隨著冰塊流落,林中的麇鹿伴隨著霰雪穿過。
不必費力去聽鶴的鳴叫,才能奏響這苦寒的歌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起床后作者在看到雪景的一瞬間,對遠離塵囂、回憶起山居生活的思緒和情感回憶的表達。詩中運用了山水自然景觀和季節變化的意象,通過描繪雪景和山居中的自然元素,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生活的懷念和對自然的熱愛。
首先,詩人突然想起了巖間的雪景,這種突然的回憶讓人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激動和渴望。雪是冬季的象征,也是純潔和寂靜的象征,通過雪景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山居生活純凈和寧靜的向往。
詩中出現的竹和松,是山居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的意象。竹子低垂的梢頭和松樹傾斜的屋頂,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山居生活的悠閑自在。竹和松的姿態,也讓人感受到山居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山間的溪水隨著冰塊流落,林中的麇鹿伴隨著霰雪穿過。這些自然景象使人聯想到山林中的寧靜和野趣,與都市生活的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里的冰塊和霰雪形成了冬天的景觀,與前文的雪景相呼應,加強了季節變化的感受。
最后兩句,詩人寫到不必費力去聽鶴的鳴叫,才能奏響這苦寒的歌聲。這里的鶴是古代文人喜愛的意象,代表著高飛遠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詩人借用鶴的形象,表達了對從容不迫、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苦寒的歌聲則傳遞出作者對山居生活中的艱辛和寂寞的感慨,進一步強調了對山居生活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晨起見雪憶山居》是唐代李德裕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清晨起床后看到雪景時,詩人忽然回憶起山居的情景和回憶。詩中使用了山水自然景觀和季節變化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生活的懷念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中的雪景象征著純潔和寂靜,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生活寧靜和純凈的向往。竹子和松樹是山居生活的常見元素,它們的形態表達了歲月流轉和山居生活的悠閑自在。溪水隨著冰塊流落,林中的麇鹿伴隨著霰雪穿過,創造了山林中寧靜和野趣的氛圍。
詩末的兩句表達了不必費力去聽鶴鳴,仍能奏響苦寒的歌聲。這里的鶴象征高飛遠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代表著詩人對從容不迫、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苦寒的歌聲傳遞出作者對山居生活中艱辛和寂寞的感慨,進一步強調了對山居生活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慨。詩中的意象和語言都充滿了唐代詩歌的特色,展現了李德裕獨特的藝術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