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廣州支使王拾遺 / 作者:曹松 |
明時應不諫,天幕稱仙才。
聘入關中去,人從帝側來。
詩窗盛島嶼,檄盾照風雷。
幾度陪旄節,營巡海色回。
|
|
上廣州支使王拾遺解釋: 《上廣州支使王拾遺》是唐代曹松創作的一首詩。中文譯文如下:
明時應不諫,
天幕稱仙才。
聘入關中去,
人從帝側來。
詩窗盛島嶼,
檄盾照風雷。
幾度陪旄節,
營巡海色回。
這首詩具有一種贊頌和贊美的意味。詩人通過描寫一個叫王拾遺的廣州支使,來表達對他聰慧才智的贊賞。
詩的第一句“明時應不諫”,意味著王拾遺的智慧超越了時代,不需要被勸諫。第二句“天幕稱仙才”,表示王拾遺被稱為天子的幕僚,被贊譽為仙才。
接下來的兩句詩描述了王拾遺因為才華而被選中擔任關中的職位,同時也表明人們從皇帝一側都來向他學習。
接下來的兩句詩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示了王拾遺的才華和風采。詩窗盛島嶼表示以詩詞為窗口,王拾遺所呈現的島嶼美景;檄盾照風雷表示他的聲望高聳如閃電和雷鳴。
最后兩句詩描寫了王拾遺多次隨著皇帝的行幸巡游,并在這過程中欣賞到美麗的海景。
整首詩以贊美的口吻展現了王拾遺的才華和榮耀,同時也展示了唐代社會對才華者的崇拜。這首詩通過具體描寫和比喻的手法,塑造了一個聰明才智、受人尊敬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