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頭懷古 / 作者:曹松 |
日月出又沒,臺城空白云。
雖寬百姓土,漸缺六朝墳。
禾黍是亡國,山河歸圣君。
松聲驟雨足,幾寺晚鐘聞。
|
|
石頭懷古解釋: 《石頭懷古》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曹松。這首詩描述了古代社會的衰敗和變遷。
詩中描繪了日月出又沒的景象,臺城空空蕩蕩,只有一片空白的云。這景象象征著古代帝國的衰落和虛無。接著詩中提到了百姓所居住的土地越來越稀少,而六朝時期的帝王陵墓也漸漸荒廢。這表達了古代國家衰敗的景象。
詩中還提到了禾黍,這是古代帝國的象征物之一,但現在卻已經是亡國的遺留物,山河也回歸了圣君。這描繪了帝國的統治朝代已經過去,而新的統治者已經取而代之。
詩中最后提到了松樹的聲音和雨水的足夠,以及遠處寺廟中傳來的晚鐘聲。這突出了時間的流轉和社會的變遷。松聲和雨聲代表著長久的時間流逝,晚鐘聲則代表著人們對過去的紀念和懷念。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象和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古代帝國的衰敗和變遷,同時也傳達了對過去時期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