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 / 作者:曹松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云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
|
七夕解釋: 《七夕》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曹松。該詩描述了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的情景,以及他們的喜悅和分別之痛。詩意深邃,感情真摯。
牛女相期七夕秋,
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云縹緲回金輅,
明月嬋娟掛玉鉤。
詩人以“七夕秋”來描繪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時節(jié)。在這個特殊的夜晚,他們終于可以相見了,而一群喜鵲也撲打著翅膀,形成一條流動的線,點綴著七夕夜空。
燕羽幾曾添別恨,
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
曉箭東來射翠樓。
詩人表達了牛郎和織女心中的痛苦。他們曾經(jīng)分離,而現(xiàn)在他們再次相遇,共同迎接這一特殊的夜晚。牛郎和織女的相逢讓痛苦成為了過去,然而他們心中的思念和分別之痛仍然存在。詩人通過“分襟處”的描述暗示了他們此刻的心情。織女在瞭望樓上,東方的黎明猶如箭一般射來,這也象征著他們的相聚即將結(jié)束。
這首詩通過描述牛郎和織女七夕相會的情景,展現(xiàn)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鵲、彤云、明月等,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同時,詩人通過對牛郎和織女的內(nèi)心痛苦的描繪,展現(xiàn)了他們之間深摯的感情和無法言喻的思念。
這首詩情感真摯,并通過對細節(jié)的描繪展現(xiàn)了作者的細膩觸覺和想象力。它反映了人們對愛情的渴望和思念的痛苦,也賦予了七夕這個節(jié)日更深層次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