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鏡湖處士方干二首 / 作者:曹松 |
包含教化剩搜羅,句出東甌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處少,才人唯是屈聲多。
云來島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輩難為措機杼,先生織字得龍梭。
只擬應星眠越絕,唯將麗什當高勛。
磨礱清濁人難會,織絡虛無帝亦聞。
鳥道未知山足雨,漁家已沒鏡中云。
他時莫為三征起,門外沙鷗解笑君。
|
|
贈鏡湖處士方干二首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贈給鏡湖的隱士方干(其一)
教化已經搜羅完畢,
句子依照東甌人的高峻之境而寫。
世道無妨平和少有波瀾,
才俊唯有忍受屈辱之聲音最多。
云彩漂來,島上有幽靜的石頭,
月亮升起,湖心害怕泛起白浪。
后代難以繼承先生的機杼技術,
先生織字,得到龍梭的神奇。
只是有意而柔軟的星星沉睡于越地的絕頂,
只有將麗什庸庸碌碌當作偉大的功勛。
研磨和篩選出清濁之理,普通人難以理解,
織成的紗網虛無縹緲,即使帝王也能夠聽到。
不知道鳥的道路如何,山巒多少雨露,
漁家已經看不到鏡子里的云。
未來的時候,不要再為了三次征戰而起航,
門外的沙鷗會解開笑聲收斂。
贈給鏡湖的隱士方干(其二)
教化已經搜羅完畢,
句子依照東甌人的高峻之境而寫。
世道無妨平和少有波瀾,
才俊唯有忍受屈辱之聲音最多。
云彩漂來,島上有幽靜的石頭,
月亮升起,湖心害怕泛起白浪。
后代難以繼承先生的機杼技術,
先生織字,得到龍梭的神奇。
只是有意而柔軟的星星沉睡于越地的絕頂,
只有將麗什庸庸碌碌當作偉大的功勛。
研磨和篩選出清濁之理,普通人難以理解,
織成的紗網虛無縹緲,即使帝王也能夠聽到。
不知道鳥的道路如何,山巒多少雨露,
漁家已經看不到鏡子里的云。
未來的時候,不要再為了三次征戰而起航,
門外的沙鷗會解開笑聲收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題為《贈鏡湖處士方干二首》,分為上下兩首。詩人曹松以贈予鏡湖的隱士方干為名義,表達了對方干所追求的隱逸生活和清高境界的贊賞和敬佩之情。
詩的上下兩首鏡影對稱,構思獨特。以自然景色的描寫為主線,展示了方干所追求的隱逸生活。詩中通過描繪云、月、石等自然景物,凸顯了方干隱士生活的悠閑和安寧。詩人以“云來島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來描繪了方干選擇的居所,這里的山石、湖波都是幽靜的,象征著方干所追求的安靜和平和。
詩的中間部分則展示了方干在自己的隱逸生活中所倡導的價值觀。詩中以“教化已搜羅”和“才人唯是屈聲多”兩句,表達了方干積極向善和忍受屈辱的教育理念。詩人贊揚方干的品質高尚,他所崇尚的教化和才子都是真正有價值和有道德追求的。同時也傳達了詩人對時世的不滿,認為其中才人屈聲,真才實學不得發揮。
最后兩句“他時莫為三征起,門外沙鷗解笑君”,表達了詩人對方干將來生活的期望,不希望他再為了應征出征而離開安寧的隱士生活。沙鷗解笑君,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象征著彼時的寧靜和幸福。
整首詩以辭章明雅,描寫現實不加華麗修飾,表達了詩人對方干崇高品質的贊賞和敬佩之情,同時也傳遞出一種對隱逸生活和清高境界的向往。把主體星眠下越地寄寓于漁家之情態,意在表達自身祈愿一種寧靜平和、超脫塵囂的生活狀態。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對方干品質的贊美和對現實的刺激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的思考,并以此呼喚年輕人在紛擾復雜的社會中追求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整篇文章理念高妙,展示了唐代的風貌和文人的隱逸追求。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對方干隱士生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和清高境界的向往,言傳身教了一種純粹、寧靜的人生態度,同時也抒發了對時世的不滿和對現實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文學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