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山寺 / 作者:曹松 |
溪山盡日行,方聽遠鐘聲。
入院逢僧定,登樓見月生。
露垂群木潤,泉落一巖清。
此景關吾事,通宵寐不成。
|
|
宿山寺解釋: 《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曹松所寫的一首詩詞。詩意描繪了作者在山寺中宿夜的情景,觀賞到了美麗的景色,卻因此而失眠。
譯文如下:
溪山盡日行,方聽遠鐘聲。
行走一整天,方才聽到遠處的鐘聲。
入院逢僧定,登樓見月生。
進入寺院遇到僧人,登上樓閣觀賞到了升起的月亮。
露垂群木潤,泉落一巖清。
露水滋潤大片樹木,泉水從一塊巖石上流淌而下清澈見底。
此景關吾事,通宵寐不成。
這樣的景色觸動了我的心,整晚都無法入睡。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觀為主,表達了詩人面對美景所引發的情感和心境。作者游走山水間,聽到遠處鐘聲,看到月亮升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然而,美景也帶來了詩人內心的思索和不安,他無法入眠,也許是受到美景的啟發和觸動,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整首詩詞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傳遞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內心體驗。表現了唐代文人士人們熱愛自然山水的情志和凝重的心態。在這美好的景色背后,反映出詩人對于人生、自我的思考與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