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猿 / 作者:曹松 |
曾宿三巴路,今來不愿聽。
云根啼片白,峰頂擲尖青。
護果憎禽啄,棲霜覷葉零。
唯應臥嵐客,憐爾傍巖扃。
|
|
猿解釋: 詩詞《猿》是唐代詩人曹松所作,詩中描繪了一只猿猴在山間的形象和動態。
中文譯文:
曾在三巴之路上宿,如今來到此地卻不愿意聽從我的呼喚。云的根部上有猿鳴聲如白色的云塊,峰頂上有猿猴拋出的青色刺。它們保護著果實,厭惡禽鳥的啄食,棲在霜凍的零落葉上尋找食物。唯有倚靠著巖門才做觀看山猿的晚至客人,憐惜你被困在這些寒冷的巖石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猿為切入點,通過對猿猴的描寫,展現了它們在山間的生存狀態。詩人先用“曾宿三巴路,今來不愿聽”表達了猿猴不再對他們的呼喚作出反應,隨后以“云根啼片白,峰頂擲尖青”形象地描繪了它們的活躍場景。接著,以“護果憎禽啄”、“棲霜覷葉零”告訴人們這些猿猴拒絕與其他生物競爭果實,而以樹葉和霜凍為食物。最后,以“唯應臥嵐客,憐爾傍巖扃”表明了被寒冷巖石困住的山猿是珍貴的客人,值得憐憫。
整首詩詞運用了具象描寫手法,通過對猿猴生存狀態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界生物的關注和憐憫之情。同時,通過山猿與人類的對比,也表達了對自由與困境之間的思考。整體上展現了一種既真實又意境化的山野情景,給予讀者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