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父歌 / 作者:李頎 |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長不仕,釣魚清江濱。
浦沙明濯足,山月靜垂綸。
寓宿湍與瀨,行歌秋復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蘆洲薪。
綠水飯香稻,青荷包紫鱗。
于中還自樂,所欲全吾真。
而笑獨醒者,臨流多苦辛。
|
|
漁父歌解釋: 漁父歌
白首何老人,
蓑笠蔽其身。
避世長不仕,
釣魚清江濱。
浦沙明濯足,
山月靜垂綸。
寓宿湍與瀨,
行歌秋復春。
持竿湘岸竹,
爇火蘆洲薪。
綠水飯香稻,
青荷包紫鱗。
于中還自樂,
所欲全吾真。
而笑獨醒者,
臨流多苦辛。
中文譯文:
漁民歌
白發如何老人,
蓑衣遮住身。
避世長久不仕,
釣魚在清江岸。
沙灘上清洗腳,
山月下輕垂魚線。
過夜在急流與旋渦,
行歌依然秋與春。
手持竿桿在湘江岸邊,
點燃蘆葦的柴火。
綠水中飄香的稻谷,
青蓮包裹著紫色的魚鱗。
在這其中,他自得其樂,
滿足于自己的真實所愿。
而那些嘲笑醒悟的人,
站在流水旁,多了許多苦辛。
詩意和賞析:
《漁父歌》是唐代詩人李頎的作品,通過描寫一個漁民的生活境遇,表達了作者對安寧平和生活的向往,同時探討了人生的真正快樂和苦辛。
首先,詩中的漁父毫不執著于功名利祿,選擇避世長不仕。他用簡樸的蓑衣遮住白發,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就與名利,而是在清江邊專注于釣魚。這種寧靜平和的生活方式,讓漁父遠離塵囂,自在地享受著自然的美好。
其次,詩中所描繪的自然景色也與漁父的心境相呼應,形成一種和諧的畫面。清凈的沙灘洗凈了漁父的腳,安靜的山月下漁線垂下,漁父便心無旁騖地釣魚度過秋與春的時光。他乘船住宿在湍急的水流與旋渦中,披草席點著柴火,享受著綠水中飄香的稻谷和湖中青荷包裹著紫魚鱗的美食。漁父對這樣的生活自有樂趣,他追求的是真實和自由,而不是虛榮和物質。
最后,詩的最后兩句“而笑獨醒者,臨流多苦辛”,寓意漁父的選擇并非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和欣賞。那些站在流水旁的人,那些對于現實世界的苦辛有過深刻覺醒的人,卻對漁父的選擇嗤之以鼻,他們無法理解漁父的追求和享受,因為他們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而漁父卻能輕松地從中找到快樂。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漁父的生活境遇表達了對安寧平和生活的向往,并對生活中真正的快樂和苦辛做了深入思考。詩中描繪的寧靜與美麗的自然景色以及漁父的滿足和自由選擇,給人一種深沉而共鳴的感覺,讓人反思快樂和苦辛的本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