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 / 作者:李頎 |
烏孫腰間佩兩刀,刃可吹毛錦為帶。
握中枕宿穹廬室,馬上割飛翳螉塞。
執之魍魎誰能前,氣凜清風沙漠邊。
磨用陰山一片玉,洗將胡地獨流泉。
主人屏風寫奇狀,鐵鞘金镮儼相向。
回頭瞪目時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
|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解釋: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
烏孫腰間佩兩刀,
刃可吹毛錦為帶。
握中枕宿穹廬室,
馬上割飛翳螉塞。
執之魍魎誰能前,
氣凜清風沙漠邊。
磨用陰山一片玉,
洗將胡地獨流泉。
主人屏風寫奇狀,
鐵鞘金镮儼相向。
回頭瞪目時一看,
使予心在江湖上。
中文譯文: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
烏孫人腰間佩帶上掛著兩把刀,
刀身鋒利如同能夠割破帛緞。
夜間靠著握刀的人在帳篷里睡覺,
騎在馬上割破黃沙上的細蟬翅膀。
手握佩刀,誰敢輕易前來與之抗衡,
散發著凌冽的氣息,如同清風沙漠邊。
經過陰山磨礪的刀身如同一塊玉石,
經過胡地洗滌的刀鋪獨特的流泉。
佩刀主人將其形狀寫在屏風之上,
鐵鞘和金镮顯得威嚴且相互映照。
當人回頭瞪目,一看見這幅畫面,
使我的心飄蕩在江湖之上。
詩意:
這首詩是李頎寫給一幅屏風的貼聯詩,敘述了屏風上繪有崔五六佩戴烏孫佩刀的奇妙形象。烏孫佩刀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烏孫族傳統的武器,具有神秘而威嚴的形象。詩中描繪了佩刀的銳利和佩戴者與之相合的魄力,展示了文人士大夫對武士精神的向往。
賞析:
《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這首詩以豪邁的筆調描繪了烏孫佩刀的威嚴與雄壯。詩人用鋒利的刀身吹彈得破錦繡作為形容,表現出了佩刀的鋒利和卓越的品質。詩中"握中枕宿穹廬室"一句,表達了佩刀的珍貴,它在主人睡覺時就像把傘一樣保護著主人。詩人通過"馬上割飛翳螉塞"一句,以騎戰之勢表現了佩刀的激烈和剛猛。同時,詩中也反映了主人寫在屏風上的這個畫面所帶給詩人的強烈感受,使他的心思意念仿佛陷入了江湖之上,給讀者帶來一種豪邁的江湖感覺。整首詩通過描繪佩刀的特點和主人的心境,展示了唐代文人崇拜武士和英雄豪杰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