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送漪叔游潁川兼謁淮陽太守 / 作者:李頎 |
罷吏今何適,辭家方獨行。
嵩陽入歸夢,潁水半前程。
聞道淮陽守,東南臥理清。
郡齋觀政日,人馬望鄉情。
疊嶺雪初霽,寒砧霜后鳴。
臨川嗟拜手,寂寞事躬耕。
|
|
奉送漪叔游潁川兼謁淮陽太守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漪叔游潁川兼謁淮陽太守
現在罷去做官,如今要離開家園一人獨自行。
在嵩陽入睡時夢見自己回到了家鄉,潁水只有一半的路程。
聽說淮陽的太守,位于東南方向,待在官署思考政事清明。
郡宅中觀其施政的日子,人們和馬匹皆望著家鄉而動情。
疊嶂的雪初霽,冷冷的梆梆寒砧在霜后聲聲鳴。
臨川之前沉思萬千,悲嘆著寂寞的故事,自己只能勤勉務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頎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雖然描寫了罷去做官的離別情景,但并沒有過多的抒發離別之苦,反而以清新自然、樸實深入的筆觸,抒發詩人內心的深情和思考。
詩人主動辭官,離開家鄉,行走在嵩陽的山野間,此時在夢中忽然回到了家鄉,潁水只有一半的路程,給人以思鄉之情。然后聽說淮陽的太守懂得治理清明,使人們產生了更加思鄉的情感。疊嶂的雪初霽,代表著詩人內心的困苦逐漸消散,寒砧鳴響讓人聯想到年節將至,家鄉的田園景色;臨川之前,詩人嘆息著身世之原由,寂寞的經歷,只能勤勉地回到耕作中去。
整首詩以抒發詩人思鄉之情為主線,以離別背后的思考與感慨為主題,以嵩陽、潁水、淮陽等地景物為背景,展現了詩人深沉孤獨、樸素務實的個性特點。同時借景抒情,以離別寫思鄉,通過豐富的形象描寫,寄托了詩人對鄉愁的無限思念和對家園的眷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