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 / 作者:李頎 |
古人已不見,喬木竟誰過。
寂寞首陽山,白云空復多。
蒼苔歸地骨,皓首采薇歌。
畢命無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來入遺廟,時候微清和。
落日吊山鬼,回風吹女蘿。
石崖向西豁,引領望黃河。
千里一飛鳥,孤光東逝波。
驅車層城路,惆悵此巖阿。
|
|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解釋: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
古人已不見,喬木竟誰過。
寂寞首陽山,白云空復多。
蒼苔歸地骨,皓首采薇歌。
畢命無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來入遺廟,時候微清和。
落日吊山鬼,回風吹女蘿。
石崖向西豁,引領望黃河。
千里一飛鳥,孤光東逝波。
驅車層城路,惆悵此巖阿。
中文譯文:
登上首陽山,參拜夷齊廟。
古人早已離去,高聳的喬木還有誰曾經走過。
靜謐的首陽山,空空蕩蕩地飄著白云。
蒼苔已歸于大地,皓首之人采集著薇草謠唱。
畢命之人無怨恨的表情,他們的仁義精神是如何完成的呢。
我來到這座古廟,此時時候微微清和。
落日吊慰山中鬼魂,回風吹拂女子的蔓藤。
石崖斜向西邊開闊,引領著我的目光望向黃河。
千里外的一只飛鳥,獨自的光芒隨東逝去的波浪。
驅車穿越層層城市,我為此山感到惆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李頎所作,描述了他爬上首陽山參拜夷齊廟的情景,以及他對古人的思念和對仁義精神的謳歌。詩人首先感嘆古人的離去,喬木已無人行,山上寂寞,空空蕩蕩。他又描述了蒼苔覆蓋的地面,象征歲月的流逝以及人們的歸去。然而,即使面臨死亡,這些人依然保持毫無怨恨的表情,他們的價值觀是如何完成的呢?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他對古廟的敬仰和對過去文明的向往,描繪了夕陽下祭拜山中鬼魂的場景,回風拂動著女子的藤蔓。他望向石崖和黃河,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景色的贊美。他提到千里外一只飛鳥的孤獨光芒,以及東逝的波浪,讓人感受到時間流轉和一切事物的無常。
最后,詩人驅車離開這座山,穿越城市,他不禁感到憂傷和惆悵。這種憂傷往往是對過去文明、傳統價值和理想的追思與思考。整首詩充滿了對古代文明的追憶以及對仁義精神的謳歌,展現了詩人對傳統價值的思考和反思,同時也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悲哀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