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道士還山 / 作者:李頎 |
嵩陽道士餐柏實,居處三花對石室。
心窮伏火陽精丹,口誦淮王萬畢術。
自言神訣不可求,我師聞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雙峰樹下曾受業,應傳肘后長生法。
吾聞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見數十年,鬢發顏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歸,竹杖黃裳登翠微。
當有巖前白蝙蝠,迎君日暮雙來飛。
|
|
送王道士還山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王道士還山
嵩陽道士餐柏實,
居處三花對石室。
心窮伏火陽精丹,
口誦淮王萬畢術。
自言神訣不可求,
我師聞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
承恩赫赫如王侯。
雙峰樹下曾受業,
應傳肘后長生法。
吾聞仙地多后身,
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
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見數十年,
鬢發顏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歸,
竹杖黃裳登翠微。
當有巖前白蝙蝠,
迎君日暮雙來飛。
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李頎所作,描繪了送王道士返回嵩山的情景。詩人描述了道士與自然的交融,以及他在修道過程中的堅韌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道士的生活和修行,表達了對道士的景仰和向往。詩中的道士居住在石室中,與自然和諧共處,他努力修行,追求長生不死的法術。詩人提到自己的師父曾在嵩山受業,并傳授給他修煉之法。詩詞中呈現了仙境的形象,如清泉、白云、翠微等,帶給人們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詩人對道士的原貌也深感惋惜,鬢發已斑白,容顏不再年輕。最后,詩人以自己舍棄家園的問題向道士請教,道士的回答則以蝙蝠的形象進行了比喻,表達了他無所留戀的心態。整首詩以清麗的意境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道士和修道生活的向往與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