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奉定法師歸安南 / 作者:楊巨源 |
故鄉南越外,萬里白云峰。
經論辭天去,香花入海逢。
鷺濤清梵徹,蜃閣化城重。
心到長安陌,交州后夜鐘。
|
|
供奉定法師歸安南解釋: 詩詞:《供奉定法師歸安南》
朝代:唐代
作者:楊巨源
故鄉南越外,萬里白云峰。
經論辭天去,香花入海逢。
鷺濤清梵徹,蜃閣化城重。
心到長安陌,交州后夜鐘。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離開故鄉南越,遙望萬里外的白云峰。
修行者離開塵世,香花隨海飄蕩。
白鷺的波濤清澈,佛寺的鐘聲穿透。
心靈飛到長安的街道,交州的夜晚鐘聲回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楊巨源的作品,描繪了一位法師離開故鄉南越,踏上修行之旅的情景。
首句“故鄉南越外,萬里白云峰”,表達了法師遠離故土,望見遙遠的白云峰,給人以壯麗的景象。這里的白云峰象征著修行的目標,法師在追求精神境界上不斷邁進。
第二句“經論辭天去,香花入海逢”,描繪了法師離開塵世,追求宗教境界的決心。法師拋棄了塵世間的爭論和辯論,追隨佛法的指引。香花入海是指法師將自己的修行之心融入到宏大的自然和宇宙之中。
第三句“鷺濤清梵徹,蜃閣化城重”,通過描繪鷺濤和蜃閣,展現了法師追求純凈和虛幻的境界。鷺濤象征著修行者心靈的清澈和平靜,蜃閣則象征著虛幻和超越塵世的理想境界。這兩個意象凸顯了法師修行的目標是達到超越塵世的境地。
最后一句“心到長安陌,交州后夜鐘”,表達了法師的心靈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來到了遙遠的長安和交州。長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著世俗塵世;而交州則是南越的行政區域,象征著法師的故鄉。夜晚的鐘聲回響,寄托了法師對故鄉的思念和對修行的堅持。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位法師踏上修行之旅的場景,并通過景物的描繪和象征的運用,表達了法師追求精神境界和超越塵世的決心。這首詩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遠的主題,展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和楊巨源詩風的獨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