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薛侍御戴不損裹帽子因贈 / 作者:楊巨源 |
潘郎對青鏡,烏帽似新裁。
曉露鴉初洗,春荷葉半開。
堪將護巾櫛,不獨隔塵埃。
已見籠蟬翼,無因映鹿胎。
何人呈巧思,好手自西來。
有意憐衰丑,煩君致一枚。
|
|
見薛侍御戴不損裹帽子因贈解釋: 《見薛侍御戴不損裹帽子因贈》是唐代楊巨源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潘郎對著青銅鏡,
烏帽看上去嶄新剪裁。
清晨露水初洗,
春天的荷葉半開。
可以用來梳理發(fā)辮的護巾梳子,
不僅僅是防止塵埃侵入。
已經(jīng)看到籠中蟬的翅膀,
卻無法映照出鹿胎的原因。
是什么人呈現(xiàn)出如此巧妙的構(gòu)思,
這位技藝嫻熟的人自西方而來。
有意憐憫我這憔悴丑陋之人,
麻煩您贈予一枚徽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婉約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一位薛侍御戴上新裁烏帽的情景,并以此為契機展開了對人生和藝術(shù)的思考。
詩中的潘郎是指薛侍御,他對著青銅鏡,欣賞著自己帶上新裁的烏帽,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的形象和儀態(tài)的重視。早晨的露水洗凈了烏帽,春天的荷葉也已經(jīng)開始綻放,映襯出薛侍御的形象更加鮮明。
詩中提到的護巾梳子,是薛侍御用來梳理自己的發(fā)辮的工具。作者通過護巾梳子的描述,表達了它的實用性,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塵埃的侵入,還可以使薛侍御的形象更加整潔。
詩中的籠中蟬和映鹿胎是一種比喻,它們象征著薛侍御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和渴望。蟬聲和鹿胎都是稀有而珍貴的存在,但是薛侍御無法觸及和擁有它們,這也暗示了人生中存在著一些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和遺憾。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薛侍御的贊美和致謝之情。他贊揚薛侍御巧妙的構(gòu)思和技藝,將自己的才華帶到了東方。作者自稱憔悴丑陋,表示自己的卑微之身,但也希望薛侍御能贈予他一枚徽章,以表達對他的憐憫和贊賞。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唐代詩人婉約派的獨特風(fēng)格,以及對細節(jié)和情感的關(guān)注。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達出深刻的意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