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度分水嶺 / 作者:盧照鄰 |
丁年游蜀道,班鬢向長安。
徒費周王粟,空彈漢吏冠。
馬蹄穿欲盡,貂裘敝轉寒。
層冰橫九折,積石凌七盤。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
隴頭聞戍鼓,嶺外咽飛湍。
瑟瑟松風急,蒼蒼山月團。
傳語后來者,斯路誠獨難。
|
|
早度分水嶺解釋: 譯文:
在丁年的時候,我游歷蜀道,留下了長長的胡須,準備前往長安。徒然費盡了周王的食糧,卻空彈了漢朝的官員頭上的帽子。馬蹄磨破到了極致,貂裘破爛著帶來寒意。層層冰霜橫亙九折,積雪堆積成七折盤山。下了一段險峻的溪水,又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從隴山頭傳來了戍鼓的聲音,而嶺外的山谷中咽喉中流的湍水聲也傳到耳中。如絲般的松風吹得嗖嗖作響,蒼茫的山上的月亮如圓團團。向后來的人傳話,這條路確實難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游歷蜀道的經歷,描繪了早晨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的情景。詩中所描述的寒冷、艱苦和險峻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在蜀道上艱難跋涉的辛酸心情。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勾勒出山間的風景,使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蜀道的艱險和壯美。
詩中的“費周王粟”和“彈漢吏冠”揭示了作者游歷蜀道時所受到的艱辛和不公平待遇。而“馬蹄穿欲盡”和“貂裘敝轉寒”表現了長時間的旅行和艱苦環境對身體和裝備的磨損。接下來的描寫冰凍的山路和陡峭的山峰,進一步強調了蜀道的崎嶇和艱難。
最后兩句詩“瑟瑟松風急,蒼蒼山月團”通過形容詞的連續使用,烘托出寒冷、凄美的山夜景象,使得整首詩融入了感嘆和凄涼的氛圍中。最后一句“斯路誠獨難”表達了作者對蜀道的獨特和困難的認識,也顯露出他在旅途中的堅毅和迎難而上的精神。整首詩以崎嶇的蜀道為背景,以表達作者旅途經歷的艱辛和對人生苦難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