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劍送別劉右史 / 作者:盧照鄰 |
金碧禺山遠,關梁蜀道難。
相逢屬晚歲,相送動征鞍。
地咽綿川冷,云凝劍閣寒。
倘遇忠孝所,為道憶長安。
|
|
大劍送別劉右史解釋: 大劍送別劉右史
金碧禺山遠,
關梁蜀道難。
相逢屬晚歲,
相送動征鞍。
地咽綿川冷,
云凝劍閣寒。
倘遇忠孝所,
為道憶長安。
中文譯文:
金碧的禺山遙遠,
關梁蜀道艱險。
相逢已是暮年,
相送驅動征鞍。
大地咽喉有著冰冷的綿川,
云彩凝結在劍閣上,寒意陣陣。
如果能遇到忠誠與孝道的人,
為了道義而懷念長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盧照鄰創作的,表達了詩人送別劉右史的情感,并通過描寫自然景色、道出心境來表達情感。
詩的前兩句以金碧禺山和關梁蜀道為背景,表達了送別的距離的遙遠和蜀道的險阻。這些景色的描繪不僅增加了詩歌的意境,也暗示了離別的痛苦和困難。
接著,詩人寫到相逢已是暮年,以及動情地送行的場景。這里暗示了詩人和劉右史年事已高,離別對他們來說更加珍貴和重要。
接下來的兩句“地咽綿川冷,云凝劍閣寒”通過形容自然景色的寒冷,營造出別離的凄涼氛圍。這里地咽綿川冷,可理解為地面吸入了大江的濕氣,導致地面寒冷;云凝劍閣寒,指的是山峰上的寒冷云彩,也暗示了劍閣的險峻。
最后兩句“倘遇忠孝所,為道憶長安”,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孝道的追求,并通過懷念長安,暗示了對過去歲月的留戀和懷念。長安是唐朝的首都,也是盧照鄰當時的居住地,通過回憶長安,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榮華富貴的追憶。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個人情感,表達了離別之苦、追求忠誠和孝道、對過去的懷念,引發人們對離別、歲月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