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引 / 作者:盧照鄰 |
洞庭波起兮鴻雁翔,風瑟瑟兮野蒼蒼。
浮云卷靄,明月流光。
荊南兮趙北,碣石兮瀟湘。
澄清規于萬里,照離思于千行。
橫桂枝于西第,繞菱花于北堂。
高樓思婦,飛蓋君王。
文姬絕域,侍子他鄉。
見胡鞍之似練,知漢劍之如霜。
試登高而騁目,莫不變而回腸。
|
|
明月引解釋: 《明月引》
洞庭波起,鴻雁飛舞,
風吹瑟瑟,大地蒼茫。
浮云滾滾,明月光芒。
荊南趙北,碣石瀟湘。
清澈的水規模延展萬里,
明亮的月光映照離別的思念千行。
懸桂枝于宮殿西側,
繞菱花于北堂。
高樓上思念的婦人,
飛蓋下的君王。
文姬遠在他鄉,
侍子在陌生之地。
看到匈奴的鞍子猶如練銀,
知道漢劍似霜一般鋒利。
試登高臺展望遙遠的景色,
無不心生變化,內心頗為感慨。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以洞庭湖的景色為背景,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洞庭湖畔的景色。一方面,描繪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和雁群的飛舞;另一方面,以明亮的月光和浮云為襯托,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中還體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以及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人生變化的思考。
中文譯文:
洞庭湖的波浪起起伏伏,鴻雁在空中翱翔,
風吹拂著,大地荒涼蒼茫。
浮云卷起,明亮的月光流淌。
荊南和趙北,碣石與瀟湘。
湖水清澈延伸到千里,
明月照耀著離別的思念萬般。
在宮殿的西側懸掛著桂枝,
北堂周圍圍繞著盛開的菱花。
高樓之上思念的婦人,
飛蓋之下是王者的身影。
文姬遠在異地,
侍子在他鄉。
看到匈奴的鞍子像練銀般光亮,
了解漢劍鋒利如霜。
試登高臺飽覽風景,
每個景色都讓人心生變化,感觸頗多。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洞庭湖的景色,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以及對歷史人物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和對人生變化的感慨。同時,詩歌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使詩意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對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有更深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