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羈臥山中 / 作者:盧照鄰 |
臥壑迷時代,行歌任死生。
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
澗戶無人跡,山窗聽鳥聲。
春色緣巖上,寒光入溜平。
雪盡松帷暗,云開石路明。
夜伴饑鼯宿,朝隨馴雉行。
度溪猶憶處,尋洞不知名。
紫書常日閱,丹藥幾年成。
扣鐘鳴天鼓,燒香厭地精。
倘遇浮丘鶴,飄飖凌太清。
|
|
羈臥山中解釋: 《羈臥山中》
臥在山谷中迷失了時光,走路唱歌不論生死。紅顏的意氣已經(jīng)消盡,白璧石的友情變得輕薄。澗邊的門戶上沒有人的蹤跡,山窗邊只聽見鳥兒的鳴叫聲。春天的美景緣著山巖上,寒光進(jìn)入了溜平。雪已經(jīng)消融了松樹的簾子,云朵散開了石路的明亮。夜晚陪伴著饑鼯鼠宿營,清晨跟隨著馴養(yǎng)的雉鳥行走。過溪時仍有記憶的地方,尋找洞口卻不知道名字。紫色的書籍經(jīng)常閱讀,丹藥經(jīng)過幾年才能煉制成功。敲響鐘聲,擊打天鼓,燒香厭惡一切塵俗。倘若遇到飛翔的仙鶴,飄蕩在太清洪荒之上。
譯文:
臥在山中禁錮的境地,
無論生死,我任意行歌。
紅顏志向蕩然無存,
珍貴友誼變得輕飄。
清澈澗溪無人觸摸,
山窗間聞鳥兒聲鳴。
春日美景繞著山巔,
寒光透入清澄的溪水。
雪融盡松林以幕簾,
云散開石徑明顯。
黑夜常伴著饑鼯休整,
清晨隨馴養(yǎng)雉鳥一同行走。
過溪后依然耐心回憶,
尋覓洞口卻不知其名。
紫書閱讀日常習(xí)慣,
煉制丹藥已有數(shù)年。
敲鐘擊鼓回蕩宇宙,
燃香排斥塵世凡俗。
若遇上飛翔的仙鶴,
漂飄蕩蕩太清之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在山谷中羈臥的景象,表達(dá)了對世俗塵俗生活的厭棄和追求高尚的心境。作者放棄了凡塵紛擾,寧愿選擇在山中平淡而自由的生活,行歌不論生死,意味著他無所畏懼,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和成敗。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表明作者對于世間的浮華和友誼的淡薄。他對于清靜、自然的向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他與山的親近。
詩中以形容詞修飾山中景色,如春色、寒光、夜伴、朝隨等,描繪了山中的美妙和寧靜。同時,通過描述雪盡松帷暗、云開石路明的變化,表達(dá)了山中景物的變幻和作者心境的轉(zhuǎn)換。
詩中的溪和洞,被作者視為特殊的地方。度溪猶憶處、尋洞不知名,分別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曾經(jīng)度過的小溪和尋找洞口的懷念和期待。可以看出,溪和洞在作者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了他心靈的歸宿和追求的方向。
最后幾句詩中,作者提到了紫書和丹藥。紫書則象征著文化的積累和學(xué)識的修養(yǎng),而丹藥則代表著作者對于長生不老的追求。扣鐘鳴天鼓,燒香厭地精,表達(dá)了作者對于神秘力量和超越凡塵的向往。
最后,作者以浮丘鶴的形象來結(jié)束整首詩,表達(dá)了對飛翔自由、達(dá)到境界高的狀態(tài)的追求。
總之,這首詩以流暢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世俗生活的厭倦和追求高尚的情感,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色和體驗,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寧靜和內(nèi)心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對于神秘和仙境的向往。這首詩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品位和思想深度,是盧照鄰創(chuàng)作的一部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