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疾文三歌 / 作者:盧照鄰 |
歲將暮兮歡不再,時已晚兮憂來多。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兮幾千里。
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茨山有薇兮潁水有漪,夷為柏兮秋有實。
叔為柳兮春向飛。
倏爾而笑,泛滄浪兮不歸。
|
|
釋疾文三歌解釋: 《釋疾文三歌》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歲將暮了,歡樂不再,時間已晚了,憂慮來得多。東郊斷絕了那神奇的麒麟筆,西山隱藏了那美麗的鳳凰柯。死去,死去,如今變得這樣,生啊,生啊,你又奈何我何呢?歲月流逝,憂愁涌來如東流水,大地久久長存,人們都將死去。明鏡羞于照看自己,已逝去的十年,駿馬停止奔馳,已行駛了幾千里。麒麟啊,鳳凰啊,自古以來壓抑的憤怒無盡。茨山有薇草,潁水生起漣漪,夷為柏樹,秋季有果實。叔父變為柳樹,春天飛向遠方。突然大笑起來,泛起浩渺的波浪,再也回不去了。
詩意:
《釋疾文三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歡樂凋零的感嘆和對生死、存在的思考。詩中描述了歲月將盡、歡樂不再的場景,而作者則對生存的意義產生疑問。他提到了沒有盡頭的憂慮,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掙扎和對久遠的未來的擔憂。詩人以鳳凰和麒麟作為象征,表達了從古至今,人們壓抑的憤怒和不滿情緒。最后,詩人描述了在茨山、潁水中生長的薇草、柏樹和柳樹,表達了生命在自然中的變遷和蓬勃的生機。他以泛起的浩渺波浪和不歸的意象,表達了對過去的剎那笑聲無法回到原處的無奈。
賞析:
《釋疾文三歌》以辭章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生死、時光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詞以描繪時光逝去,歡樂凋零為開篇,通過東郊絕麒麟筆、西山秘鳳凰柯來形容人們正在失去的珍貴物品。接著,詩人轉化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用反復的疊問表達了對生存的疑惑和對時間流逝的畏懼。最后,通過描繪自然界生命的綿延和源源不斷,以及對過往的無法追回,詩人表達了對存在和未來的不可抗拒的無奈。整首詩通過變化多樣的意象,塑造出一種哲思般的意境,讓人們深思人生的意義和時間的無情流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