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過湖州東林沈山用石榴…自號回山人 / 作者:呂巖 |
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馀。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
|
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過湖州東林沈山用石榴…自號回山人解釋: 《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過湖州東林沈山用石榴…自號回山人》是唐代呂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鄰已富憂不足,
東老雖貧樂有馀。
白酒釀來緣好客,
黃金散盡為收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環游湖州東林沈山的情景,并表達了作者對財富和書籍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以虛實結合、意蘊深遠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物質財富的看法。第一句描繪了西鄰已經富裕,但他們仍然感到不滿足;第二句則描述了東鄰(作者)雖然貧窮,但卻感到非常快樂。通過對比,作者暗示了財富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相反,無拘無束的心態才是真正的財富。
接下來的兩句則展示了作者對待財富的態度。他用“白酒釀來緣好客”來表達好客待人的心態,意味著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來換取來自他人的友情和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他并不把金錢視為衡量和交換的標準。最后一句“黃金散盡為收書”,作者表示自己寧愿把自己的金錢花費在購買書籍上,這是他真正珍視和追求的東西。
整首詩意味著作者對物質財富和精神追求之間的平衡的探討。他認為過度追求財富會使人失去自由和快樂,而真正的財富在于內心的滿足和對知識和美的追求。這首詩詞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價值觀和對世俗成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