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補闕山居 / 作者:李洞 |
高節諫垣客,白云居靜坊。
馬饑餐落葉,鶴病曬殘陽。
野霧昏朝燭,溪箋惹御香。
相招倚蒲壁,論句夜何長。
|
|
鄭補闕山居解釋: 《鄭補闕山居》是一首唐代李洞所作的詩詞。該作以描繪作者在鄭州補闕山的山居生活為主題,通過一系列景物描寫和感慨,表達了對高尚節操的贊揚和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高尚的節操夸耀在諫垣受到指責的客人中間,
我的白云山居靜謐恬然。
饑餓的馬兒在吃落葉,
鶴兒則在曬夕陽。
田間的霧氣迷蒙,晨曦依然點綴著蠟燭。
小溪上的信箋惹起了宮廷的香氣。
我招呼你靠在蒲壁旁邊,
深夜里長談談句子之美。
詩詞的詩意在于表現作者隱居深山的生活,尤為強調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節操。從馬饑的細節,可以感受到作者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堅持不懈的精神,從鶴病曬殘陽的景象中,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易逝和世事無常的思考。詩詞以靜謐安逸的山居生活為背景,與喧囂的世俗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一種清凈寧靜的意境。作者用自然景物來表達內心的愉悅和寧靜,通過與自然的合二為一,達到藝術上的追求。
這首詩詞賞析了作者潛心修養,追求精神內涵的高尚情操,以及對人事變遷的感慨。通過對山居生活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思想,提倡自然、簡樸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修身養性的追求。詩中寄托了作者對自然生活和純粹內心世界的向往,讓人感受到一種深邃靜謐的唐代山水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