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皇甫校書自蜀下峽,歸覲襄陽 / 作者:李洞 |
蜀道波不竭,巢烏出浪痕。
松陰蓋巫峽,雨色徹荊門。
宿寺青山盡,歸林彩服翻。
苦吟懷凍餒,為吊浩然魂。
|
|
送皇甫校書自蜀下峽,歸覲襄陽解釋: 詩詞《送皇甫校書自蜀下峽,歸覲襄陽》的中文譯文為:皇甫校書從蜀下峽返回襄陽,我來送行。蜀道上的波浪無盡,形成烏鴉在水面上留下的波痕。巫山的松樹陰影覆蓋了峽谷,雨水籠罩著荊門城市。宿居的寺廟在青山中一直延伸,回家的林木變得色彩斑斕。我苦苦吟哦,懷念浩然的英靈。
這首詩以送別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皇甫校書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人將蜀道上的景物作為背景,描繪出了波浪翻騰的蜀道和巫山的松樹陰影,以及雨水籠罩的荊門城市。詩人通過描寫這些自然景物,凸顯了皇甫校書長途跋涉的艱辛和卓越的才華。
詩中的“烏鴉”和“波浪痕”象征著皇甫校書在蜀道上的足跡,反映了他遠行的堅持和堅強。而蜀道、巫山、荊門等地名,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使詩歌更加具體生動。
最后兩句“苦吟懷凍餒,為吊浩然魂”,表達了詩人對皇甫校書的思念和敬仰之情。詩人用“吟哦”來形容自己,說明他以吟詠之方式表達對皇甫校書的敬意和懷念之情。同時,詩人用“浩然魂”來稱頌皇甫校書的高尚品質和令人景仰的風范。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皇甫校書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深厚的詩意理解。這首詩以簡潔精練的詞句,展示了唐代詩歌的特點和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