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尼大德院 / 作者:李洞 |
云鬟早歲斷金刀,戒律曾持五百條。
臺上燈紅蓮葉密,眉間毫白黛痕銷。
繡成佛國銀為地,畫出王城雪覆橋。
清凈高樓松檜寺,世雄翻愧自低腰。
|
|
題尼大德院解釋: 詩詞:《題尼大德院》
唐代李洞
云鬟早歲斷金刀,
戒律曾持五百條。
臺上燈紅蓮葉密,
眉間毫白黛痕銷。
繡成佛國銀為地,
畫出王城雪覆橋。
清凈高樓松檜寺,
世雄翻愧自低腰。
中文譯文:
如同云一般的頭發早早地被截去了,童年時代就放下了金刀,因為她選擇了尼姑的生活。
她曾經嚴守五百條的戒律,對佛法的要求她非常嚴格,從未有過一絲違背。
在寺廟的臺上,燈火輝煌,橫陳的蓮葉十分密集,象征了這個地方的純凈和祥和。
她的眉間,畫過淡淡的白色,抹上黛痕的痕跡已經消失殆盡。
這個寺廟被繡成了佛國的地形,如同鑲嵌在銀制畫面上,表現了它的尊貴和神圣。
寺廟附近的王城覆滿了雪,畫面真實而生動,宛如置身其中。
這座寺廟居高臨下,清凈而高聳,如同參天的松樹,向人們展示著它的尊貴和莊嚴。
世人的英雄震驚自卑,凡人只能低頭垂目,對她翹首以盼,深感自愧不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尼姑的清凈高潔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展示了她的修行成果和佛法對她的塑造。李洞通過描繪尼姑的容貌和她所在的大德院的環境,表達了尼姑對佛法的忠誠和對修行的堅持。詩中的描述活靈活現,語言簡潔明快,字里行間透露著對尼姑道德修行的贊美和敬佩。同時,詩中也對世人的功名利祿發表了一種嘲諷態度,借尼姑高潔的形象來對比。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尼姑生活的贊美,表達了對尼姑精神境界的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