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 / 作者:李洞 |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棲濕鶴毛。
露華臺上別,吟望十年勞。
|
|
中秋月解釋: 《中秋月》中文譯文:
四十五個秋天的夜晚,
月亮分成千萬里細碎的寸毫。
冷沉的月光映短了中岳的山峰,
明亮的月光傾注在太行山上。
我們清澈的眼眸不再眠,
寄身在濕潤的鶴毛邊。
露珠落在平臺,讓我哀別,
吟詠望著,十年來勞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中秋月夜的情景。詩中的月亮被分成了無數細碎的寸毫,給人一種細膩精致的感覺。冷沉中岳,光溢太行,描繪了月亮映射在兩處山脈上的光輝。作者的眼睛不寐,移棲在濕潤的鶴毛邊,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留戀和迎合自然景色的心境。最后,露珠落在平臺上,讓作者感到離別的悲哀,吟望了十年的勞苦也通過這個情景表達出來。整首詩以月亮作為核心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夜景,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對艱辛勞動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