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 / 作者:沈佺期 |
嘗聞天女貴,家即帝宮連。
亭插宜春果,山沖太液泉。
橋低烏鵲夜,臺起鳳凰年。
故事猶如此,新圖更可憐。
紫巖妝閣透,青嶂妓樓懸。
峰奪香爐巧,池偷明鏡圓。
梅花寒待雪,桂葉晚留煙。
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
|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解釋: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
嘗聞天女貴,家即帝宮連。
亭插宜春果,山沖太液泉。
橋低烏鵲夜,臺起鳳凰年。
故事猶如此,新圖更可憐。
紫巖妝閣透,青嶂妓樓懸。
峰奪香爐巧,池偷明鏡圓。
梅花寒待雪,桂葉晚留煙。
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詩詞中文譯文:
和李舍人在安樂公主山池冬日集
聽說天上的仙女高貴,她的家就連著帝宮。
亭里插滿了宜春果,山上沖泉迸發。
夜晚低飛的烏鴉在橋上,臺上起舞的鳳凰年年如此。
舊的故事還像這樣,新的景象更加可愛。
紫色的巖石透出妝閣的美景,青色的嶂峰上懸掛著妓樓。
山峰奪走了香爐的靈巧,池水偷窺著明鏡的圓潤。
梅花在寒冷中等待雪花,桂樹的葉子在晚霞中停留。
興致盡頭時,投入轄下,金鐘的聲音再次傳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李舍人一起在冬日中游覽安樂公主山池的景致。詩中以對仙女家族的崇拜為開場,表達了對仙境般美景的向往。在描繪山池的景色時,作者運用了色彩和物象的對比,將紫色巖石與妝閣、青色嶂峰與妓樓相聯系,創造了美麗的山水仙境。詩的最后兩句展示了游玩的愉悅感受,以及金鐘聲在轄地回響時的喜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安樂公主山池的景色,展示了唐代士人對仙境之美的想象和向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和修辭技巧,以色彩、音樂和春節習俗等元素來豐富景物描繪,使詩歌更加生動。詩意深邃,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士人生活的追求和對文化的熱愛。整首詩以質樸凝練的句子表達出唐代士人對理想鄉境的向往之情,體現了唐代詩歌追求自然和人文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