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邙山 / 作者:沈佺期 |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
|
邙山解釋: 《邙山》是唐代詩人沈佺期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位于北邙山上的墳墓對洛陽城的對峙,以及兩者間日夜交替的歌鐘聲和山上松柏的嗚咽聲。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北邙山上排列著無數墳塋,它們與洛陽城形成了萬古千秋的對峙。城中的人們白天和夜晚都會唱歌、敲鐘,而山上只能聽到松柏的悲鳴聲。
詩詞的主題是描繪了北邙山上的墳墓和洛陽城之間的景象。北邙山作為洛陽城的背景,與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墳墓代表著人的終結和離去,而城市則象征著人類的流動和繁榮。詩詞以對峙的方式描繪了這兩者的關系,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它們都是在相互對立的狀態。這種對峙的現象使得詩詞產生了一種冷峻、莊嚴的氛圍。
詩詞的寫作手法獨特,通過描繪城市和山上的聲音來傳達情感。城中的歌聲和鐘聲象征著人類的歡樂和生活的茁壯,而山上松柏的聲音則顯得凄涼和哀傷。這種通過聲音的對比,使詩詞更加生動和感人。
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沈佺期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對人類繁榮和生活脆弱性的感觸。它通過具象的描寫和聲音的對比,傳達了一種深沉和悲涼的情感,使人們對存在和無常產生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