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 / 作者:沈佺期 |
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
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
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濫飛。
器慚公理拙,才謝子云微。
案牘遺常禮,朋僚隔等威。
上臺行揖讓,中禁動光輝。
旭日千門起,初春八舍歸。
贈蘭聞宿昔,談樹隱芳菲。
何幸鹽梅處,唯憂對問機。
省躬知任重,寧止冒榮非。
|
|
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解釋: 中文譯文:
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
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
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濫飛。
器慚公理拙,才謝子云微。
案牘遺常禮,朋僚隔等威。
上臺行揖讓,中禁動光輝。
旭日千門起,初春八舍歸。
贈蘭聞宿昔,談樹隱芳菲。
何幸鹽梅處,唯憂對問機。
省躬知任重,寧止冒榮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沈佺期作為第一才子(功員外)被授予掌控重要政務(給事中)的職位時的喜悅和憂慮之情。詩中用詞簡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地位的評價。
詩的開頭,南省和東曹分別指的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地方,通過推丹地和拜瑣闈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此位的珍視和尊崇。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雙管筆、五時衣等象征官職的物品和榮譽,表達了作者對于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感激之情。
然而,作者在詩中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和拙劣,稱自己在才藝方面謝云微,甚至感到慚愧。這種自謙的態度反映出作者深入反思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接著,詩中提及案牘遺禮、朋僚等詞語,顯示出作者對于公正和友誼的重視。通過上臺行揖讓、中禁動光輝等描述,作者展示了自己在公共場合的謙和和遵守規矩的態度。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地位和榮譽的憂慮。他直言自己寧愿停止追求榮譽而專注于履行責任和承擔重任。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感情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官場中的喜悅、憂慮和自省。通過展示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他向讀者傳達了對于詩意的深思熟慮。 |
|